安全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安全网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沈旭辉美国奥巴马大战略让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国际国际时讯资讯生活dd

发布时间:2021-01-22 04:44:10 阅读: 来源:安全网厂家

沈旭辉:美国"奥巴马大战略"让中国面临严峻挑战 国内国际 - 国际时讯 - 资讯生活

冷战结束后,每当出现中美新冷战迹象,双方都会有温和势力走出来解释,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差不到哪里去”,学界一般也不相信美国会做出大动作。近来美国的外交姿态,却彻底打破了上述假设,呈现出一种完全现实主义主导的“大战略”,对北京而言,这是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挑战,显示9·11后的十年“战略机遇期”已迈向终结。

这样的大规模政策调整,自然经过内部酝酿。奥巴马上任初期虽然以“改变”为政纲,其实一直小心处理与上一届政府外交、军事人员的关系,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延续性,例如继续任命共和党人盖茨担任国防部长,他的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琼斯也是两党都能接受的人,曾多次被赖斯提名入阁。这个体系和希拉里的外交方略不大相同,直到力主美国加强在亚太部署的汤姆·多尼伦成为国家安全顾问、民主党人帕内塔继任国防部长,“重返亚太路线”才获得全力配合。这路线保证了军方在撤出伊拉克后保持实力和军费,响应了企业对中美贸易的不满,得到外交界(新保守主义者以外)的一致支持,也给了“完成中东任务”台阶下,相信就算出现政党轮替,也难被扭转。这战略概括如下:

一,复杂化多边平台与“中式和平演变”。中国近年的外交口号无论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还是“和谐社会”,都未能释除美国疑虑,反而被看成中国在推广自己的“和平演变论”,也就是北京有意识地通过扩大和各国的经济交往,输出“中国模式”的意识形态(虽然中国多次否认),从而加强在各地的影响力。奥巴马现在希望各国在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主动抵御“中国模式”的进入,所以中国和邻国的主权纠纷、华侨在各国的社会矛盾等非经济议题,都会被美国鼓励带到经济平台里讨论。以往东南亚每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都会解释自己军力的增强,只会对区域和平有帮助,并举出实例证明自己确有参与世界和平进程,从而证明经济议题和地缘政治不应混淆,这次美国却刻意在东亚峰会让两者挂钩。以往美国力行单边主义的时候,视这些多边主义的区域平台为没有效率的施政绊脚石,以至被中国乘虚而入,现在却要重新渗入到这些多边平台,主张用这些平台讨论“一切问题”,以免它们成为“中式和平演变”的平台。在过去十年,中国以经济合作的方式构建了不少类似平台,例如中非友好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成效颇大,相信都会被美国安排友好国家逐步政治化。

二,军事经济挂钩与军事经济分家。美国在“复杂化”多边平台以外,另一策略是加强向个别重点国家和地区输出先进军备,再用这杠杆,把这些国家拉回美国主导的经济平台,特别是越南、菲律宾。这样一来,一大批国家会出现“经济靠中国、军事靠美国”的战略,这其实是李光耀多年前希望挽留美国在亚太时的建议。由于日本自卫队始终难以承担类似角色,美国本土又距离东南亚太遥远,华盛顿只能扶植一个盟友在军事上让小国有所依靠,目前似乎锁定了澳大利亚扮演美国代言人的角色。澳大利亚近十年来积极提出“脱洋入亚”,也把自己定位为亚太大国,在东帝汶独立时开始积极承担区域安全工作。相信澳大利亚将逐步增加与东南亚各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作为南沙、西沙等主权争议的后盾;中国有人建议尽早出兵收复一两个由越南、菲律宾控制的岛屿以示警告,但有了澳大利亚的新角色、有了希拉里把南海演绎为“西菲律宾海”的强烈暗示,这建议的风险已大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在拉拢其他国家进入预备军事体系,例如奥巴马日前又劝马来西亚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psi),类似动作不胜枚举。

三,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与东亚自由贸易区。9·11后,美国一度默许中国承担东亚区域大国角色,后来发现中国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在区域层面,便决定在区域层面扶植有力的竞争对手,以防中国利用多边平台扩大全球影响力。美国在apec峰会推出的tpp(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雷声很大,但提出的自由贸易门槛太高,其实并不容易广泛落实。日本的农业集团就会大力反对加入甚至会视之为美国以围堵中国之名削弱日本的阴谋。但客观上,这却提高了日本的议价能力,令日本对正与中、韩商讨的自由贸易协议有了更大的主导权。同一道理,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搞任何双边协议,那些国家都可以到tpp这个摊位“问价”,再向中国还价,这是抵消中国近年建立的多边平台的有效策略。假如美国把一切中国不能达到的要求都放进tpp,然后将文莱、新加坡、新西兰等无足轻重的经济体落实措施作为蓝本,无论实际影响如何,都已破坏中国的部署。

四,全方位拉拢中国邻国与纵容中国后院。以往美国会依靠中国和有传统影响力的邻国沟通,例如朝鲜、缅甸、巴基斯坦等,但现在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特殊关系开始令美国变得不安。因此奥巴马的政策,已变成尽力拉拢一切中国邻国,希望他们对中国边境反过来构成压力,哪怕那些国家有不光彩的人权记录,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方略,是布什等新保守主义者所不为的。最明显的例子是越南,它被纳入tpp是北京最难接受的;其次是一度成为美国重点打击对象的缅甸,国际组织虽然普遍不认为缅甸军政府的改革是“真民主”,但美国已明确要破冰;还有朝鲜,华盛顿虽然加强了与韩国的军事演习,外交界却一直对争取朝鲜制衡北京有期望,因此不像对付萨达姆那样,并没有消灭朝鲜现政权的计划。对这些中国邻国而言,最理想的结果,是美国树立为样板的蒙古:近年美国推出了“千禧援助计划”,把援助穷国和意识形态挂钩,蒙古、菲律宾都是大量接受美援的国家。就是中国后院的盟友不倒戈,要维系这些“友谊”,机会成本也已大为上升,北京才没有余力走到美国的后院去。

那美国是不是要彻底围堵和颠覆中国?不是的。在这个年代,中国的失败确实对美国没有好处,问题是在过去十年,美国希望中国扮演的角色,和中国确实扮演的角色,出现了明显落差。美国接受的上限,是一个跟随美国制定的国际规则的区域大国,具体指针是不要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要在邻国输出和美国不同的价值观、不要把影响力拓展到美国后院,当然也不要支持明显反对美国的政权。不少人以为北京做到最后一点,在反恐上和美国合作,就有了讨价还价的本钱,其实那倒是次要的;西半球是美国的美洲、美元是国际金融的基石、美国代表全球普世价值,这三点才是任何美国人当总统都必定坚守的底线。中国在过去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却全都挑战了。美国担心当中国有了亚太整合的平台,一方面连反美的拉美国家也会有异动,另一方面可以配合欧盟,共同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甚至像当年苏联那样,把“中国模式”树立为美国模式以外的替代品。美国的真正目标,其实是警告中国崛起不要超越上述底线,从而为中国划定樊笼。届时中国依然有足够实力购买美国国债、分担维持和平的经费乃至为欧债危机解囊,而又不足以挑战美国霸权,这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作者系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

武动九天BT(送百元充值)

联众象棋游戏大厅下载

贪婪洞窟